集团浦东机场卫星厅及捷运车站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编辑: 于浩 日期:2019/06/21
历时3年半紧张施工建设,由集团施工总承包的vns威尼斯vns9080-4886a威尼斯城官网浦东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卫星厅及捷运车站工程近日取得标志性进展,顺利通过最终综合竣工验收。集团副总裁、项目总指挥林锦胜及市安质监总站、施工、勘察、设计、监理、检测、监测等单位相关人员参加验收会。
该工程由两座相连的卫星厅(S1和S2)组成,形成工字形的整体构型,总建筑面积62.2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单体卫星厅。其作为航站楼服务功能的延伸,与T1、T2航站楼流程相衔接,形成“航站楼+卫星厅”一体化运营模式,承担旅客出发候机、到达、中转服务功能。自2015年12月29日,卫星厅开工建设以来,集团充分发挥全产业链协同联动优势,举全集团之力全方位、全过程保障工程建设。集团所属的总承包部、二建集团、七建集团、安装集团、基础集团、机施集团、装饰集团、材料企业等多家单位勠力同心,共同参与卫星厅建设。总承包项目管理团队统一思想、全力攻关,通过精心策划、科学管理,克服了工程规模大、结构复杂、协调单位多、施工组织难度高、交叉施工和不停航施工条件复杂等不利因素影响,优质、高效完成各项工程建设任务,确保工程圆满竣工。
精心管理 确保工期
该工程工期紧、任务重,项目团队自工程建设之初,加强研究策划,与各参建单位共同协商,制定科学的进度计划,精心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在“好”字上做文章,在“快”字上下功夫。在施工过程中,落实工期目标责任制,严格实行奖惩制度,有效调动参建员工积极性。同时,实行层级负责制,责任到人。各参建单位工作组组长负责协调重点工作,项目经理负责抓整体工作,各条线负责人抓具体落实,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紧抓工程进度,顺利完成施工任务:2016年4月30日1万根桩基全部完成,7月30日100万立方米土方开挖全部完成,10月25日全面出±00;2017年4月25日混凝土结构比原计划提前2个月封顶,9月15日钢结构封顶,年底楼内一次机电管线完成;2018年3月30日公众区装饰完成样板段,6月基层龙骨完成,9月幕墙全面封闭,10月二次结构和非公众装饰完成,11月公共区吊顶和墙面封板;2019年5月21日通过消防验收,5月29日通过竣工验收。
科技攻关 解决难题
该工程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施工组织难度高,项目团队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确保工程质量全面受控。项目团队坚持创新引路,开发并大规模应用第五代清水模板体系——玻璃钢圆柱模板。该项技术不仅加快工期,也使得1900根清水圆柱,3.5公里长、3.75米宽的清水悬挑板完成后不做任何饰面即达到精装饰的效果;卫星厅三角区大吊顶施工,每个区域吊顶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覆盖整个核心区,因覆盖面广,且存在错层,离地高度最小15米,最大35米。项目团队经过研究后决定采用楼地面大板块拼装,计算机模块控制卷扬机协同起吊提升,提高效率,也更加安全可靠;机电预制装配式施工,对管道、线槽、桥架、风管经过CAD综合布置,现场测绘,以深化设计加工详图送至制造厂加工、然后送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和安装到位,从预制加工到现场安装各个工序环节通过BIM手段完成管线的三维综合平衡,安装精度得到保证,组装后系统确保一次成功。除此之外,还有基坑围护排桩技术、全套筒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技术、焊接机器人等全新研发的技术运用,让工程建设别具创新、别具特色。
过程控制 样板先行
项目团队以争创“鲁班奖”为目标,科学制定质量创优计划,积极落实工程创优措施,确保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在工程工序开工之前,强化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的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认真实行自检、交接检、隐蔽验收“三检”制度,严格过程控制,确保工序质量、过程精品;坚持样板引路,先后实施清水混凝土样板、钢结构样板、幕墙样板、机电预制样板、精装修样板等样板段,样板成功后再大规模应用,做到“一次成功、一次成优”。卫星厅及捷运车站工程此次综合竣工验收的顺利通过,为下一步民航专业验收和行业验收奠定基础。